文旅小镇如何定位?-小镇的产业定位要点,强调重视小镇的产业是极其正确的,因为产业就是小镇的血-产业规划定位策划运营
我们先看一看这样一段对话
“欢迎到我们这里建文旅小镇,我们这里山好水好。而且还有传承的历史文化,特别适合做文旅小镇。”
“但是我们有一个硬性的指标,就是你们做文旅小镇的产业到底是什么?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业。在立项和审批的时候是很难过关的。”
大家注意,他问的是你们文旅小镇的产业是什么?也就是说,文旅小镇的文旅不是产业。
这就让我有点不明白了,难道文旅不是产业?那么请问,海南的支柱产业是什么?国家又为什么专门成立文化旅游部?
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个别政府的问答,我所接触的政府官员,百分之九十都存在这样的误解。而且,不仅仅是政府官员,很多,我说的是很多小镇投资开发商一样是这样认为。
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解呢?
这主要是对特色小镇的概念理解出现了偏差。他们认为,特色小镇的特色就在于产业,比如特色农业、特色工业、特色服务业。那么,我又整不明白了,什么是特色农业?难道把农田都整成四季花海就叫特色?难道工业都是智能化、航空就是特色?难道服务业只有高大上的物联网、金融、5G才是特色?
这显然是对特色小镇“特色”两字的误解。
特色小镇之所以叫特色,是为了区别行政镇、自然镇。而并不是说特色小镇的产业一定要“特”。特色小镇的产业不一定要高大上,只要能自身造血,能支撑小镇的正常运转,能得到市场认可,能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,能增加居民或者农民的收入,就是最好的产业。比如,袁家村就靠餐饮业而带动了整个村的发展,你能说袁家村的餐饮业就不是产业?大理的民宿带动了大理旅游业的发展,你能说民宿就不是产业?(政府限制大理民宿是因为民宿的无序发展破坏了生态)
另一个误区就是对产业和品牌理解不清。他们认为,品牌的就一定是产业。比如,同样是餐饮,袁家村做出了品牌,它就是产业,而更多的农家乐因为没有做出品牌,就不是产业。再比如丽江的酒吧成了品牌,那就是产业,但其他地方的酒吧就不是产业。所以,在对产业定性上,政府考核的一个指标就看是不是品牌。
正因为这种理解上的偏差,导致很多小镇在产业选择上生拉硬扯,丝毫没有考虑到产业是否能落地,是否有成长的基因?最终导致小镇或胎死腹中,或半途夭折。
我们在这里必须声明:
旅是产业,而且是最有市场潜力,最有发展前景,最有经济价值的产业。
同样,我们也必须纠正:
品牌不是产业,品牌只是产业的代表。
当然,我们必须充分理解,而且是不得不承认,政府强调重视小镇的产业是极其正确的,因为产业就是小镇的血。没有产业的小镇,无论你有多么好的资源,无论传承下来多么醇厚的文化,无论你怎样吹嘘的高大上,都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灿烂,甚至没等花开就已落败。
请谨记:资源不是产业,文化传承也不是产业,只有将资源和文化转换成消费价值,并形成规模开发才是产业。来源仁科地产